在那风云变幻的三国鼎立时期,沛国出了一位名震天下的奇人——朱建平。这位精通星象之术的占卜大师,自幼便展现出对天文历法的非凡天赋。每当夜幕降临,年幼的朱建平总爱独自仰望星空,对闪烁的星辰有着说不出的痴迷。随着年岁增长,他的占卜技艺愈发精湛,不仅能准确预测天气变化,甚至连家畜的产期都能算得分毫不差。这些神奇的预言在乡间广为流传,百姓们都说他是天授异才。 朱建平的名声如春风般传遍中原,最终传到了魏王曹操的耳中。这位雄才大略的枭雄对奇人异士向来求贤若渴,立即派人将朱建平请入朝中。经过一番考校,曹操对其才能大为赞赏,当即授予他郎官之职。从此,朱建平便在许都安顿下来,他的占卜之术不仅在民间备受推崇,更在朝堂之上引起轰动。
一日,时任兖州刺史的夏侯威慕名前来拜访。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虽不信鬼神之说,却也对朱建平的事迹有所耳闻。朱建平仔细端详夏侯威的面相后,神色凝重地说:将军眉间隐现黑气,恐寿数不过四十九载。夏侯威闻言先是一愣,继而哈哈大笑,显然不以为意。然而命运弄人,就在他四十九岁那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将他击倒。虽然夏季病情有所好转,夏侯威还特意设宴庆贺,却在酒席间突然倒地不起,就此离世。此事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,人们纷纷感叹朱建平预言的神准。 另一位朝廷重臣应璩也曾在朱建平处求问前程。朱建平掐指推算后告诉他:君之寿当止于六十三岁。应璩起初将信将疑,直到六十一岁那年,他频频在无人处看见一条白狗,这才惊觉预言或将成真。于是他毅然辞官归隐,游历名山大川,尽情享受余生。两年后,应璩果然如期离世,与朱建平所言丝毫不差。这些神奇的预言让朱建平的名声达到顶峰,但他始终认为,占卜之术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清命运,珍惜当下。 朱建平的盛名最终传到了魏王世子曹丕的耳中。当时正值曹操晚年,世子之位悬而未决,曹丕与弟弟曹植的明争暗斗日趋激烈。内心焦虑的曹丕决定召见这位传奇术士。在王府幽静的书房里,烛光摇曳,曹丕开门见山地问:先生占卜之术名动天下,不知可否为本世子推算前程?尤其想知道,我能享寿几何? 朱建平深知这个问题关系重大,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。他沉思良久,谨慎答道:世子命格贵不可言,依星象所示,当有八十高寿。然四十岁时会有一劫,若能平安度过,必能福寿绵长。曹丕听罢,表面虽露喜色,内心却五味杂陈。他强作镇定地说:为君者岂能不经风浪?只要大难不死,便是万幸。朱建平暗自叹息,这番话中的玄机,恐怕只有天知地知。 经过漫长的权力角逐,曹丕终于在众谋士的辅佐下击败曹植,于220年接受汉献帝禅让,登基称帝,建立魏国。登基之初,他励精图治,推行新政,改革官制,发展经济,一时间朝野称颂。然而好景不长,223年起,曹仁、曹彰等重臣接连去世,朝中弥漫着不安的气息。曹丕夜不能寐,时常想起朱建平当年的预言。 在一次御前会议上,面色憔悴的曹丕对群臣坦言:朱建平曾言朕有一劫,如今看来,恐怕就在眼前。诸位爱卿务必同心协力,共度时艰。大臣们虽表面应和,私下却对占卜之说将信将疑。为积德行善,曹丕两次亲征东吴,却都无功而返。226年,正值四十岁的曹丕突然染上怪病,御医束手无策。临终前,他召集群臣托付后事,特别叮嘱要好好辅佐太子曹叡。望着殿外渐暗的天色,曹丕喃喃自语:朱建平,真神算也...最终,魏文帝曹丕在四十岁这年龙驭上宾,谥号文皇帝,庙号高祖,其一生功过,正如朱建平预言般分毫不差地应验了。 发布于:天津市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